第五十九章印尼首富傳奇
關燈
小
中
大
2012年6月10日,印尼林氏集團董事長,印尼前首富林紹良在新加坡辭世,享年96歲。這位華人的一生非常傳奇,從賣面條、賣咖啡做到身家百億美元、曾一度掌控印度尼西亞的經濟命脈。
林紹良1916年生於福建一個相對富裕的農民家庭,林家祖輩以種田為主,有祖傳的水田30畝。15歲的他於1913年結束了私塾生活,在父母的資助下開了一家小面店,小小年紀就在經商方面展現出極高的天賦和才華。
成年後,他投奔到印尼爪哇的哥哥和叔父,並在叔父的花生油店裏當學徒。當時的印尼,也不是安樂之邦,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這塊土地。爪哇島上烽火連天,經濟雕敝,林紹良發現,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,於是就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銷,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。
於是,林紹良走街串巷,上門推銷花生油。戰時對日用品的需要其實是很大的,但因為戰亂,顧客很少出門,林紹良的送貨上門受到了熱烈歡迎,銷售額開始成倍地增長。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,鼓勵他繼續幹下去。
2年後他通過自己的積蓄開始獨立創業。由於沒有太多的本錢,林紹良做的是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。
事實上,這段生活是非常艱苦的,為了生計和理想,林紹良每天半夜三更起床,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,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,天還未亮,就騎上自行車,不管刮風下雨,趕到六七十裏外的三寶壟市去販賣。只有當夜深人靜入睡時,才會忘記疲勞。這種生活雖然盈利不多,但卻培養他的膽識,積累了社會經驗,接觸了很多人。發達之後,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“騎自行車販賣”的艱苦生活時,還不無感慨地說,“人需要經得起磨練,才會有所進步。”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後,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。但日軍剛退出印尼,荷蘭殖民軍又卷土重來。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打響了,林紹良熱血沸騰地加入到獨立戰爭中。
在當時,由於殖民軍的封鎖,印尼軍隊的軍火、藥品奇缺,林紹良看到這種情況,很是憂慮,“如果持續下去,印尼肯定無法抵擋住荷蘭殖民者的侵略”,於是他決定做起這方面的生意,為軍隊提供必要的軍用物資。
林紹良先和軍方談了自己的想法,受到了熱烈支持,雙方一拍即合,認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運輸路線。不久,林紹良冒著生命危險,用帆船載著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,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,左右回旋,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,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。就這樣,林紹良押運軍火,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軍的封鎖線,如入無人之境。每次運抵前線,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。他不僅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,同時又與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,其中就包括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。這成為了他今後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源。
同時,林紹良敏銳地發現了另一宗暴利的生意——丁香買賣。當時,中爪哇生產的丁香煙遠近聞名,銷路很好,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煙廠應運而生。作為生產香煙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,每年需求量高達2萬多噸,遠遠供不應求。
從1954年起,他相繼辦起了肥皂廠、紡織廠、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制造廠。隨著企業的發展,他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,與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系。
1957年,林紹良在泰國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,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,並任董事長。同時在泗水、三寶壟、棉蘭、巨港、萬隆設立了14家分行和支行,逐步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金融業務網絡。有了銀行做後盾,林紹良在生意場上如虎添翼。至此,一個兼有工業、商業、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。
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,到1988年,年逾七旬的林紹良已經構建起了自己的“林氏王國”,其控制的旗艦企業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林紹良也因其雄厚的財力、龐大的勢力,稱雄印尼,富甲東南亞,被譽為“亞洲的洛克菲勒”。
“林氏王國”是一個多元化的集團,經營範圍相當廣泛,主要涉及紡織、水泥、化工、電子、林業、漁業、航運、保險、金融、房地產、黃金寶石、酒樓飯店、醫療器材、電信設備、鋼鐵等行業。它的基業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,下屬的公司企業,分布在印尼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利比裏亞、荷蘭、美國等國家和地區,成為一個跨亞、非、歐、美四大洲的國際財團。
1994年5月《福布斯》雜志評選的10名世界最富有華人中,林紹良的個人資產高達60億美元,1995年的數據則顯示當時林紹良集團的總資產高達184億美元,營業總額約200億美元,所屬公司多達640家,林紹良也被認為是“世界第六巨富”、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。
當年他的財產不僅超過了享有世界聲譽的香港船王包玉剛、工商巨子霍英東,而且也超過了地產大王李嘉誠、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,雄踞世界華人第一大富翁的寶座,成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首富。
從林紹良的財富傳奇大抵也能看出印尼華人普遍的發家史。他們大多是為了躲避戰亂而下南洋,而後憑借著“勤儉奮發”的精神在整個東南亞“遍地開花”。
更有記錄顯示,印尼華人早在明朝就隨著鄭和下西洋來到印尼經商,後來更有一些華人在當地建立過王國成為國王。
到了清末,印尼還是華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。這樣漸漸造就了印尼華商的經濟地位。
據福布斯往年數據,華人長期在印尼富豪榜前10名及前50名中占據半壁江山。印尼最富有的四個人掌握有大約250億美元的資產,這相當於印尼全國最貧困的40%人口,即1億人的財富總和。
雖然掌握了大量財富,但華人在政治上並沒有自己的代言人,沒有自己的政黨。與林紹良的社交策略相似,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華人都喜歡結交當地的一些軍警人物及政府官員,以便尋求政治上的庇護。但同時,這種庇護非常脆弱,這也就是為什麽印尼華人雖然有錢,但是卻永遠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原因所在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林紹良1916年生於福建一個相對富裕的農民家庭,林家祖輩以種田為主,有祖傳的水田30畝。15歲的他於1913年結束了私塾生活,在父母的資助下開了一家小面店,小小年紀就在經商方面展現出極高的天賦和才華。
成年後,他投奔到印尼爪哇的哥哥和叔父,並在叔父的花生油店裏當學徒。當時的印尼,也不是安樂之邦,日本侵略者的魔爪已伸向這塊土地。爪哇島上烽火連天,經濟雕敝,林紹良發現,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,於是就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銷,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。
於是,林紹良走街串巷,上門推銷花生油。戰時對日用品的需要其實是很大的,但因為戰亂,顧客很少出門,林紹良的送貨上門受到了熱烈歡迎,銷售額開始成倍地增長。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,鼓勵他繼續幹下去。
2年後他通過自己的積蓄開始獨立創業。由於沒有太多的本錢,林紹良做的是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。
事實上,這段生活是非常艱苦的,為了生計和理想,林紹良每天半夜三更起床,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,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,天還未亮,就騎上自行車,不管刮風下雨,趕到六七十裏外的三寶壟市去販賣。只有當夜深人靜入睡時,才會忘記疲勞。這種生活雖然盈利不多,但卻培養他的膽識,積累了社會經驗,接觸了很多人。發達之後,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“騎自行車販賣”的艱苦生活時,還不無感慨地說,“人需要經得起磨練,才會有所進步。”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投降後,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。但日軍剛退出印尼,荷蘭殖民軍又卷土重來。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打響了,林紹良熱血沸騰地加入到獨立戰爭中。
在當時,由於殖民軍的封鎖,印尼軍隊的軍火、藥品奇缺,林紹良看到這種情況,很是憂慮,“如果持續下去,印尼肯定無法抵擋住荷蘭殖民者的侵略”,於是他決定做起這方面的生意,為軍隊提供必要的軍用物資。
林紹良先和軍方談了自己的想法,受到了熱烈支持,雙方一拍即合,認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運輸路線。不久,林紹良冒著生命危險,用帆船載著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,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,左右回旋,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,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。就這樣,林紹良押運軍火,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軍的封鎖線,如入無人之境。每次運抵前線,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。他不僅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,同時又與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,其中就包括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。這成為了他今後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源。
同時,林紹良敏銳地發現了另一宗暴利的生意——丁香買賣。當時,中爪哇生產的丁香煙遠近聞名,銷路很好,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煙廠應運而生。作為生產香煙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,每年需求量高達2萬多噸,遠遠供不應求。
從1954年起,他相繼辦起了肥皂廠、紡織廠、輪胎廠以及自行車零件制造廠。隨著企業的發展,他逐漸把目標放在進出口貿易上,與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貿易關系。
1957年,林紹良在泰國金融巨頭陳弼臣的幫助下,正式創辦了中央亞細亞銀行,並任董事長。同時在泗水、三寶壟、棉蘭、巨港、萬隆設立了14家分行和支行,逐步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金融業務網絡。有了銀行做後盾,林紹良在生意場上如虎添翼。至此,一個兼有工業、商業、金融的林氏集團已初顯雛形。
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,到1988年,年逾七旬的林紹良已經構建起了自己的“林氏王國”,其控制的旗艦企業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林紹良也因其雄厚的財力、龐大的勢力,稱雄印尼,富甲東南亞,被譽為“亞洲的洛克菲勒”。
“林氏王國”是一個多元化的集團,經營範圍相當廣泛,主要涉及紡織、水泥、化工、電子、林業、漁業、航運、保險、金融、房地產、黃金寶石、酒樓飯店、醫療器材、電信設備、鋼鐵等行業。它的基業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,下屬的公司企業,分布在印尼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利比裏亞、荷蘭、美國等國家和地區,成為一個跨亞、非、歐、美四大洲的國際財團。
1994年5月《福布斯》雜志評選的10名世界最富有華人中,林紹良的個人資產高達60億美元,1995年的數據則顯示當時林紹良集團的總資產高達184億美元,營業總額約200億美元,所屬公司多達640家,林紹良也被認為是“世界第六巨富”、世界12大銀行家之一。
當年他的財產不僅超過了享有世界聲譽的香港船王包玉剛、工商巨子霍英東,而且也超過了地產大王李嘉誠、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,雄踞世界華人第一大富翁的寶座,成為印尼乃至東南亞的首富。
從林紹良的財富傳奇大抵也能看出印尼華人普遍的發家史。他們大多是為了躲避戰亂而下南洋,而後憑借著“勤儉奮發”的精神在整個東南亞“遍地開花”。
更有記錄顯示,印尼華人早在明朝就隨著鄭和下西洋來到印尼經商,後來更有一些華人在當地建立過王國成為國王。
到了清末,印尼還是華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。這樣漸漸造就了印尼華商的經濟地位。
據福布斯往年數據,華人長期在印尼富豪榜前10名及前50名中占據半壁江山。印尼最富有的四個人掌握有大約250億美元的資產,這相當於印尼全國最貧困的40%人口,即1億人的財富總和。
雖然掌握了大量財富,但華人在政治上並沒有自己的代言人,沒有自己的政黨。與林紹良的社交策略相似,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華人都喜歡結交當地的一些軍警人物及政府官員,以便尋求政治上的庇護。但同時,這種庇護非常脆弱,這也就是為什麽印尼華人雖然有錢,但是卻永遠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原因所在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